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投的个别报表处理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投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这些都是在长投这一章中学过的,这就是个别报表上的处理,所以我们在回顾时就简单带过,不再展开分析,如果对具体知识有疑问,请先复习《大白话CPA重难点——会计·长期股权投资》(点我查看)。

同一控制下长投的初始计量

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投,在初始计量时,初始成本、商誉的处理是不一样的,交易费用、佣金、手续费的处理方式是一样的。

初始成本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是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

第一:是被合并方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因为合并前后都是一家人,所以与合并方投出了多少、投出的是什么无关。

第二:是账面价值,不是公允价值。合并时账面价值是多少就多少,一家人不谈买卖,不需要按市场价值(公允价值)计算。

第三:是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因为合并前是一家人,所以被合并方的最终控制方也是合并方的最终控制方,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由双方的最终控制方说了算,不能是自己个别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这样也更公平。另外,份额的意思就是对应的持股比例。

对比一下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长投的初始成本:

长投的初始成本与作为支付对价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如何处理?

这个问题的意思就是合并方用非现金资产去交换获得长投,得到的长投的初始成本与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我们在长投和合并报表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建立一种理念:非同一控制是与市场进行交易,体现为正常销售,正常确认损益,正常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而同一控制则是在自家人内部之间流转,不谈市场价格(公允价值),只谈账面价值,不能说成是销售买卖,所以也不会产生新的损益,否则都可以自己打肿脸来充胖子,损益只能与大家庭以外交易产生,内部不会产生。

非同一控制下,以非现金资产进行合并视为销售,相当于把资产卖给了被投资方的原股东,公允价值(长投的初始成本)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资产处置损益。

同一控制下,资产在自家人内部流转,不视为销售买卖,当然不确认资产处置损益,长投的初始成本和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相关资产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可借可贷)

为什么要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因为不能影响损益,也不可能计入某该项资产或负债,只能计入所有者权益,我在上一节分析过类似问题,同理只适合计入资本公积,其他几个所有者权益科目都不合适。这里相当于长投是我确认的权益,超过长投初始成本(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部分,就相当于是超过权益的溢价,增加“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如果作为对价的资产账面小于长投的初始成本,就减少“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如果“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够减,就让留存收益来填坑。

也就是说,同一控制下长投的初始成本和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商誉

非同一控制下,商誉=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同一控制下,都不是购买,就不存在公允价值的说法,所以也不存在商誉。

商誉只能是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时才会产生,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会产生新的商誉,但如果被合并方在这次合并之前合并过其他企业,资产负责表中是可能存在商誉这一项的,但不是这次合并产生的。

又发现一个可以对比总结的点:

交易费用

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投,无论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这些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当期损益的“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费用,应当冲减发行权益性证券所确认的溢价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

发行债务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费用,应当发行债券的初始成本,反映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可借可贷)
 	贷:应付债券一一面值
 	
借: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

同一控制下长投的后续计量

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投,后续计量的处理方式都是一样的。

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

后续采用成本法计量,在初始成本确认后,账面价值一直保持不变,不会随着股权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除非发生减值。

分配股利

如果分配股利,长投的账面价值也不会发生变化。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发生减值

出于谨慎性原则,防止高估资产,对长投进行减值测试,发现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这是成本法下后续计量过程中唯一会改变长投账面价值的情形。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投的合并报表处理

我们在上一节学习了“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投的合并报表处理”,这一节学习“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投的合并报表处理”,编制合并报表的步骤和原理大多数是一样的,涉及与非同一控制下相同的地方,就不再赘述,重点阐述不一样的地方。如有疑问,可以查看上一节《第二节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处理》(点我查看)。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对应的称谓是购买、购买日、购买方和被购买方,因为合并之前不是一家人;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对应的称谓是合并、合并日、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因为合并之前是一家人。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投,也是两个时间点需要编制合并报表:一是合并日,二是合并日后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编制过程中也需要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报表为基础,做两件重要的事:调整和抵消。

合并日合并报表的处理

1. 第一步:在母公司个别报表确认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 = 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

2. 第二步: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相抵消。

 借:股本(或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投资成本)	
		少数股东权益 (净资产账面价值股权比例)

这里需要注意:

(1)同一控制下,资产负债都是账面价值,不存在调整到公允价值,所以,资本公积也不存在调整。非同一控制下需要将子公司的资产从账面调整到公允,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2)
大股东的权益(就是分录中的“长投”),就是确认的初始成本,不是子公司的净资产股权比例。小股东权益(就是分录中的“少数股东权益”)就是按照股权比例计算,即净资产账面价值股权比例。

(3)同一控制下,不产生商誉,所以,抵权益时不存在商誉。

3. 第三步:以母公司的资本资本公积为限,将子公司的留存收益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转回。

借:资本公积
  贷: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估计很多人看不懂这一步,这一步是同一控制下长投编制合并报表时独有的,非同一控制不存在这一步转回。

从第二步可以看出,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子公司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全部与母公司的长投抵消了,因为属于集团内部的同一回事。这一步留存收益在贷方表示增加,意思就是又把子公司被抵消了的留存收益转回来了。

为什么要转回子公司的留存收益?

母公司合并进来的是资产和负债,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的长投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消后,在母公司的合并报表中并不存在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因为抵消了,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就不见了。

同一控制合并前后都属于一家人,本来就不是以市场公允价值去合并的,不能一合并,子公司的所有经营成果就在大家庭中消失了,为了体现合并前子公司原来股东的功劳(就是原股东通过经营管理子公司,历年累计下来的留存收益),需要把子公司的留存收益在抵消后转回去,表示这部分留存收益属于子公司原来股东的功劳,只有这次合并后产生的留存收益,才属于现在新的控股股东(母公司)的功劳。

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前后都不是一家人,母公司从市场上以公允价格购买的子公司的股权,当然买进来后就全部是母公司自己的了,不存在原股东的功劳,因为支付了足够的对价去购买。

另外,转回子公司的留存收益要以母公司的资本公积为限,就是分录中的“借:资本公积”,意思就是减少母公司的资本公积。原因是:

母公司合并了子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权益抵消后,合并进来的只有资产和负债,也就是母公司增加了资产和负债,间接导致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加,在把子公司原来股东的留存收益转回时,肯定不可能减少母公司的资产负债,否则解释不清楚。只能是减少对应的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股本是注册资本,其他综合收益本质是一种不计入损益的收益,都不合适;留存收益更不合适,那不成了[借:留存收益
贷:留存收益]了,一增一减,没有意义;剩下只能减少母公司资本公积了,这里教材没有说是资本溢价还是其他资本公积,就不用管了。

转会时,按照母公司的股权比例子公司的留存收益进行转回,对应的冲减母公司的资本公司,如果母公司的资本公积不够冲,那就母公司有多少资本公积就对应转回多少子公司的留存收益,这就叫以母公司的资本公积为限。

前面有几个地方提到了资本公积,有时是资本溢价,有时又是其他资本公积,考试时,如果能记清楚,那最好,如果记不清楚,就不要冒险写二级科目,直接只写资本公积,这样很可能不会被扣分,如果二级科目写错了,那肯定会被扣分的。(后面我会总结)

综上,这一步是以母公司资本公积为限,按照母公司的股权比例转回子公司的留存收益。

同一控制下合并日编制合并报表的处理就这三步:

第一步:确认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 = 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

第二步: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相抵消。

借:股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第三步:以母公司资本公积为限,将子公司的留存收益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转回。

借:资本公积

贷: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我们学完了合并日编制合并报表的处理,以上三步可以简称为:确认长投,抵权益,转留存收益。

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处理,对比一下:

合并日后第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合并报表的处理

合并日后第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就是合并当年的资产负债表日。同一控制合并报表的处理步骤与非同一控制对应步骤的处理原理相同。

第一步:确定母公司长投的账面价值,从成本法调整到权益法。

1.被投资单位赚钱或亏损时,需要调整长投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或相反分录。

2.被投资单位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或现金利润时,需要调整长投的账面价值。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再次提醒,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借方是投资收益,不是应收股利,原因在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报表处理对应部分详细讲过。

3.如果有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权益变动,也需要调整长投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或相反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相反分录。

第二步: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消。

借:股本(或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调整后的余额)

     少数股东权益  (净资产账面价值股权比例)

同合并日的处理一样,没有商誉,资本公积无需调整。

在合并日抵消权益后,需要转回以母公司资本公积为限,按照母公司的股权比例转回子公司的留存收益,目的是体现子公司在被合并前原股东的功劳,因为都属于一家人,合并对价不是市场价值。

在合并日后的资产负债表日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消后,就无需再转回子公司的留存收益了。

既然在合并日已经转回了的,已经体现了原股东的功劳,合并后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就无需再转回,因为合并后的功劳就属于现在的母公司了。

第三步:母公司长投实现的投资收益和子公司对股东的利润分配抵消。

借:投资收益 (净利润×大股东股权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 (净利润×小股东股权比例)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的分配 (对全部股东的分红)

年末未分配利润

这一步如何理解,在上一节讲过,原理完全一样。

我们学完了合并日当年的资产负债表日编制合并报表的处理,以上三步可以简称为:确认长投,抵权益,抵损益。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处理,对比一下合并日和合并日后第一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处理:

再对比一下,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合并日后第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合并报表的处理:

这时做一两道例题,更有助于理解,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列举了,直接做教材或培训机构讲义上的例题就可以。

合并日后第二个及以后资产负债表日合并报表的处理

编制合并报表时,不仅需要抵消调整当年的数据,还需要抵消调整以前年度的。也就是说,以后每年编制合并报表时,都需要把以前年度的数据拿出来重新再抵消一遍。

第二年及以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所有影响第一年利润的损益类科目都要换成第二年的年初未分配利润这个科目。因为本来应该是影响第一年损益的,由于每年末的剩余利润都会结转留存到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所以影响第一年损益的事项,只能影响第二年的年初未分配利润。

我们通过第一年和第二年对比学习,一目了然。

第一步:确认长投在本年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价值,从成本法调整到权益法核算。

第二步: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消。

第三步:母公司长投实现的投资收益和子公司对股东的利润分配抵消。

这时做一两道例题,更有助于理解,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列举了,直接做教材或培训机构讲义上的例题就可以。

至此,我们学完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长投的合并处理,我们来总结一下处理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