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类物质需要本身相比,当今社会的财富无论是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是有限的,因此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要求政府、厂商和个人等行为主体恰当安排其经济活动,以实现在有限的资源下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即“资源的最优配置”。经济学正是研究如何使资源最优配置的学科、如何进行选择的学科。

人们在进行选择时,必须权衡收益和成本。在经济学中,在面临多种方案选择时,我们称被舍弃的选项中可能创造的最大价值为所选择活动的机会成本

古典经济学通过供求分析方法推论出在市场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全社会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在1929年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微观经济学无法解释长期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失业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决定从总量上看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国或一个地区整体经济的科学。在宏观意义上,人们最关心的就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三个主题。要研究这三个主题就必须有能够对其进行衡量的变量

在宏观经济学中,变量有着流量存量外生变量内生变量之分。

人们构造出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价格水平和失业率来分别对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就行度量。

国内生产总值是对产出的衡量。在GDP的范畴内,还有以下几种细分和派生指标:

分类 含义 注意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等于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在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1.名义GDP以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来衡量
2.非市场经济活动被忽略,地下经济未被考察,偷漏税会导致GDP被低估。
3.GDP只计算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需要剔除中间环节产品价值。
4.一国居民的富裕程度与GDP没有必然联系。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GDP规定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年价格,并以此作为尺度来计算其余隔年的GDP。 以基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实际GDP由于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对于不同年份间实际产出量的大小比较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绿色GDP

一般价格水平是对总体物价水平的衡量。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方法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

角度 方法 含义 联系
消费角度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为衡量一般价格水平,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一揽子商品”,将这一篮子内所有商品的购买成本进行加总,即可得到一般价格水平,并称其为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 PPI对CPI有预示作用
生产角度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包含“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度量生产者出售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度量生产者在购买原材料时所承受的价格) 从长期来看,PPI和CPI所反映的价格变动是一致的。
经济中全部产品和服务的角度 GDP平减指数或称GDP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代表了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一般价格水平,在反映整体价格水平时比较全面。

失业率是对生产要素(劳动、资本等)利用程度的衡量。称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劳动的人为劳动力。劳动力中失业者人数成为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中就业者人数成为就业者人数。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100%=劳动者人数/(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然而简单地按照是否有职业或者收入来衡量就业状况会使计算出来的失业率并不能真正反映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隐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就业不充分,具有劳动能力并在职工作,但工作量不足,不能通过工作获得社会认可的正常收入。隐性失业的存在使失业率被低估。

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实践。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

总产出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实际GDP的增长),稳定且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显示这一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实际GDP在短期内具有波动的特征,这种特征成为经济周期。在长期中,实际GDP会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结合长短期,实际GDP“在短期的波动中获得了长期的增长”。

实际GDP为什么在短期内具有波动的特征呢?实际GDP不能稳定的增长吗?宏观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波动理论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以促使经济平稳地增长。长期中,实际GDP为什么会有增长趋势呢?经济增长会一直持续下去吗?宏观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增长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实际GDP的数量又是有什么决定的呢?宏观经济学家提出了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其进行解释。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是研究目的,GDP,CPI和失业率是研究的工具

实际GDP的决定

对实际GDP的决定有许多不同的理论,经历了由经典的理论包括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到凯恩斯主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过程。凯恩斯主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相对于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取消了完全价格弹性的假设,并认为短期内价格具有刚性。IS-LM模型保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因素从而说明了利息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总供求模型进一步引入劳动市场从而分析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简单凯恩斯模型考虑的是短期内的经济,假设经济中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市场总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任意数量的产品,因此市场的总产出实际上就取决于总需求,因此就可以直接用求总需求的数量来求得均衡总产出的数量,即求解$Y=AE$时,AE或Y的数量。求解出来的AE或Y就是当前经济的均衡总需求数量。IS曲线表示了产品市场均衡时,每一利率水平所对应的均衡产出水平。

价格不变、利息率不变,通过数量调节机制来调节供给。用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应。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2、一个经济是由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组成的,当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同时均衡时,才实现了一般经济均衡。

IS-LM模型重点引入货币因素从而说明了利息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时保持价格不变及其他简单凯恩斯模型的假设。LM曲线刻画了每一货币市场均衡时,每一利率水平所对应的均衡产出水平。该模型研究的是在利息率可变情况下,总需求水平是如何变动的,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AD曲线考虑的是长期的经济。在长期经济中,价格具有弹性。是基于IS-LM曲线推导而出,相应的AD曲线上每一点都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时对应的总需求。因而AD曲线是总需求曲线。

3、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分析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于是放弃了价格不变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当AD-AS模型均衡时,便达到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同时均衡。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是:劳动市场的价格(实际工资)具有伸缩性,使得劳动力市场能够维持出清(充分就业)。由于劳动要素的充分就业,是的社会的产出维持充分就业水平。同时,资本市场的价格(实际利率)具有伸缩性,使得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从需求方面得到保证。另外,货币对产出不会造成影响,货币所影响的只是价格等名义变量,古典模型中的货币具有中性。

短期,IS-LM 模型。描述利率与产出的关系。

中期,AS-AD 模型。描述价格与产出的关系。

长期,新古典增长模型。产出由劳动增长、资本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决定。

国际经济,利率平价条件(或者称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经济波动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是经济生活中人们关心的另外两大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