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会计处理

一般认为是先将手里的资产以公允价值卖了,再买回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借:银行存款(含税价),贷: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差额、应交税费。用含销项税额的银行存款买入资产,再减去进项税额作为买入资产成本,贷:银行存款(含税价)—进项税额,借:换入资产

补价仅仅是公允价值的差额,不包括增值税

不涉及补价的情况

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就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关税费计量,即用自己的价值计量自己

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知道就行,基本不考】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既可能是通过资产处置损益也可能是通过收入和成本之差影响损益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替换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补一个差额,拼凑出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此为基础计算换入资产的成本

【例20-1】20×8年9月,A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一台设备交换B打印机公司生产的批打印机【非换存货】,换入的打印机作为固定资产管理。A、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

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5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45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打印机的账面价值为110万元,在交换日的市场价格为90万元,计税价格等于市场价格,B公司换入A公司的设备是生产打印机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

假设A公司此前没有为该设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整个交易过程中,除支付该项设备的运杂费(换出资产)15000元外,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假设B公司此前也没有为库存打印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假定B公司换出存货的交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

A公司 B公司
设备(固定资产)
原价:150万元
累计折旧:45万元
公允价值:90万元
支付运杂费:1.5万元
换入打印机作为固定资产
打印机:(库存商品)
账面价值:110万元
市场价格:90万元(计税价格等于市场价格)
换入设备作为固定资产

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但B适用收入准则。

消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再补一个差额拼凑出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再加上销项税额,扣除进项税额,就是换入资产的成本

【答案】

A公司 B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105
累计折旧45
贷:固定资产—设备150
借:固定资产清理1.5
贷:银行存款1.5【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设备90(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90(非现金对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1.7
借:主营业务成本110
贷:库存商品—打印机110
借:固定资产—打印机90(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7(90×13%)
资产处置损益16.5(106.5-90)【差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106.5(105+1.5)【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1.7(90×13%)

涉及补价的情况

1.支付补价方

首先,贷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一个差额,补充成公允价值。贷方再加一个销项税额,得到出售资产得到的含税价。贷方再补一个银行存款【银行存款的公允价值】,得到为购入资产所花的含税价款。含税价款-进项税额就得到换入资产的成本。

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掌握理论即可】
第一步: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 换入资产成本(⭐⭐与补价无关)=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和补价没有关系】
用自己计量自己
第二步:确认换出资产终止确认的损益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用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补价作为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替身

2.收到补价方

贷方消除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一个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加一个销项,表示出售资产收到的含销项税额价款。减一个进项税额就得到换入资产的成本和进项税额之和。

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第一步: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补价作为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 换入资产成本(⭐⭐与补价无关)=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
【与是否收到补价无关】
第二步:确认换出资产终止确认的损益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用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补价作为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替身

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先计算出应有的资产处置损益,再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补充例题甲公司与乙公司经协商,甲公司以其持有的一项专利权与乙公司拥有的一台机器设备交换。交换后两公司对于换入资产仍供经营使用。

在交换日,甲公司的专利权的账面原价为900万元,已累计摊销15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755万元;乙公司拥有的机器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000万元,已计提折旧3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800万元。

该项交换中,甲公司支付的103.70万元,其中包括由于换出和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不同而支付的补价45万元,以及换出资产销项税额与换入资产进项税额的差额58.70万元。

假定两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分别为13%6%,上述交易过程中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按照税法规定可抵扣且已得到认证;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分别判断该交易对甲、乙公司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

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甲公司【支付补价方】 乙公司
=支付的补价45万元÷(755万元+支付的补价45万元)=5.6%<25%
结论: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考虑支付的税差
=收到的补价45万元÷800万元=5.6%<25%
结论: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专利权:
原价:900万元
累计摊销:150万元
公允价值:755万元
支付补价:45万元
支付税差:58.7万元
换入的机器设备仍供经营使用
机器设备
账面原价:1000万元
累计折旧:300万元
交换日的公允价值:800万元
收到补价:45万元
收到税差:58.7万元
换入的专利权仍供经营使用
借:固定资产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4(800×13%)
累计摊销150
贷:无形资产9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5.3(755×6%)
资产处置损益5
银行存款103.7【支付的补价和税差
借:固定资产清理700
累计折旧300
贷:固定资产1000
借:无形资产75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5.3(755×6%)【收到的补价和价差】
银行存款103.7
贷:固定资产清理7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4(800×13%)
资产处置损益100
出售净损益=755-(900-150)=5(万元)【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出售净损益=800-(1000-300)=100(万元)

image-20240329213513202

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经协商甲公司用一项长期股权投资交换乙公司的库存商品。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2 300万元,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300万元,公允价值为2 440万元;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1 55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为2 260万元,相关增值税税率13%;乙公司另向甲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80万元。交易发生日,双方均已办妥资产所有权的划转手续,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及其他因素,该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双方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可靠计量。甲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

**A.**2 260万元

**B.**2 160万元

**C.**2 440万元

**D.**2 000万元

本交易支付的不含税补价= 2 440-2 260/(1+13%)=440(万元),补价比例=440/(2 000+440)×100%=18.03%<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甲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2 440-440=2 000(万元),或2 440-180-260=2 000(万元)。
甲公司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60
  银行存款             18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 300
    投资收益               440
乙公司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2 4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60
    银行存款             18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500
  存货跌价准备     50
  贷:库存商品        1 550
【解析】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
方法一: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支付的不含税补价(-收到的不含税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2 440-440=2 000(万元),属于方法一。
不含税补价=换入与换出资产的不含税公允价值之差
方法二: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含税公允价值+支付的银行存款(-收到的银行存款)-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支付的相关税费,2 440-180-260=2 000(万元),属于方法二。

1、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存货和设备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3%,不动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9%,无形资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6%。2×21年10月1日,甲公司以一台设备和一项厂房换入乙公司的一项无形资产和一批原材料。甲公司换出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公允价值为400万元,换出厂房的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200万元;乙公司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700万元,公允价值为780万元,换出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75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万元;乙公司另向甲公司支付银行存款29.2万元。当日双方办妥了相关资产所有权转让手续。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出资产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可靠计量,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均等于计税价格。不考虑其他因素,该项交换中,甲公司收取或支付的不含税补价的金额为( )。
A.
支付补价29.2万元

B.
支付补价20万元

C.
收取补价20万元

D.
收取补价29.2万元

【解析】不含税补价的金额为换出资产与换入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额,甲公司换出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400+1 200=1 600(万元),乙公司换出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780+800=1 580(万元),因此甲公司应收取补价20万元。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的银行存款29.2万元,包括收取的补价20万元,和支付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9.2万元(400×13%+1 200×9%-800×13%-780×6%)。
甲公司会计处理:换入资产总成本=400+1200-20=1580(万元),换入无形资产成本=1580×780/(780+800)=780(万元),换入原材料成本=1580×800/(780+800)=800万元。
借:无形资产                       780
  原材料                        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80×6%+800×13%)150.8
  银行存款                       29.2
  贷:固定资产清理                       1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0×13%+1200×9%)160
    资产处置损益        [(400-300)+(1200-1000)]300
乙公司会计处理:换入资产总成本=780+800+20=1600(万元),换入设备成本=1600×400/(400+1200)=400(万元),换入厂房成本=1600×1200/(400+1200)=1200(万元)。
借:固定资产——设备                    400
      ——厂房                    1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00×13%+1200×9%)160
  贷:无形资产                         700
    其他业务收入                       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80×6%+800×13%)150.8
    资产处置损益                 (780-700)80
    银行存款                        29.2
借:其他业务成本   750
  贷:原材料       750
因为题目未给出交换资产计提的折旧或摊销,省略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分录和累计摊销

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会计处理

不涉及补价

第一步:确认换入资产的成本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
第二步:确认换出资产终止确认的损益
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涉及补价

支付补价方

收到补价方

支付补价方 收到补价方
第一步: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支付补价的账面价值【注意:⭐⭐账面价值、不确认处置损益即使是金融资产】-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从其他方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应该用公允价值】⭐⭐+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
第二步:确认换出资产终止确认的损益
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只有以账面价值为基础且支付补价方支付的补价以账面价值计量,其他所有的补价都应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例题】丙公司拥有一台专有设备,该设备原价450万元,已计提折旧330万元,丁公司拥有一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90万元,两项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丙公司决定以其专有设备交换丁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该专有设备是生产某种产品必需的设备。由于专有设备系当时专门制造、性质特殊,其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丁公司拥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

经双方商定,丁公司支付了20万元补价。假定交易中没有涉及相关税费。

该项资产交换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即补价20万元。

对丙公司而言,收到的补价20万元÷换出资产账面价值120万元=16.7%<25%,因此,该项交换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丁公司的情况也类似。

由于两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因此,对于该项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

丙公司 丁公司
专有设备
原值:450万元
折旧:330万元
账面价值:120万元
收到补价2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价值:90万元
支付补价2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120
累计折旧330
贷:固定资产—专有设备450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倒挤)
银行存款20
贷:固定资产清理120
借:固定资产-专有设备110(倒挤)
贷:长期股权投资90
银行存款20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情况

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1和其与公允价值的差额1,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2和其与公允价值的差额2,一起拼凑出换出资产的总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再考虑应交税费,和相关税费,倒挤换入资产的成本。如果换入资产中有摊综损等金融资产,则应该以公允价值确认入账价值,将剩余的金额,即换入成本-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分配给剩余的非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分配,否则按账面价值分配

1.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第一步:确认换入资产的成本:对于同时换入的多项资产:(分为两部分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

(1)换入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假如换出只有一项非货币性资产,换入有三项非货币性资产。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一个差额凑成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再加一个销项税额得到换出资产的总代价。如果换入资产有进项税额,则扣除。如果换入的资产有金融资产,应该以金融资产做账的那一天的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剩下的是非金融资产入账价值总额。换入的金融资产不参与分配,直接按公允价值计量。剩下的价值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分配。

(2)换入的多项非金融资产

①非金融资产总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或-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销项税额+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入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进项税额

②按比例分摊

换入的某项非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非金融资产总入账价值×(某项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的,可以按照换入的金融资产以外的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的相对比例或其他合理的比例

③如果涉及相关税费,以上述按比例分摊的分摊额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作为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第二步:确认换出资产终止确认的损益【每一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每一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对于同时换出的多项资产,应当将各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各项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计入当期损益

2.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知道就行】

第一步:确认换入资产的成本

对于同时换入的多项资产:

换入资产 处理原则
金融资产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非金融资产 应当以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各项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

第二步:确认换出资产终止确认的损益(⭐⭐⭐相当于需要计算出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支付补价方: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②损益=每一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每一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将①代入②即可算出损益

对于同时换出的多项资产:(分为两部分: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

(1)换出的金融资产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判断换出的该金融资产是否满足终止确认条件并进行终止确认的会计处理。

(2)换出的多项非金融资产

①换出的非金融资产总额

=【(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或+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②按比例分摊

换出的某项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当于)=换出的非金融资产总额×(某项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注: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的,可以按照各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相对比例计算

(3)上述按比例分摊的分摊额与各项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各项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计入当期损益

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

20×9年8月,为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经协商,甲公司决定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机器设备和专用货车换入乙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小汽车和客运汽车。

甲公司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8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300万元,公允价值为1350万元;货车的账面原价为6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48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万元;乙公司小汽车的账面原价为13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690万元,公允价值为709.50万元;客运汽车的账面原价为13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680万元,公允价值为700万元。

乙公司另外向甲公司支付银行存款45.765万元,其中包括由于换出和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不同而支付的补价40.50万元,以及换出资产销项税额与换入资产进项税额的差额5.265万元。

假定甲公司和乙公司都没有为换出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甲公司换入乙公司的小汽车、客运汽车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乙公司换入甲公司的设备、货车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假定甲公司和乙公司上述交易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按照税法规定可抵扣且已得到认证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答案】本例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应当计算甲公司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甲公司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等于乙公司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乙公司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补价之和的比例),即:=40.50÷(1350+100)=2.79%<25%

甲公司【收到补价方】 乙公司
①设备:原值:1800万元
折旧:300万元
公允价值:1350万元
应纳增值税=1350×13%=175.50(万元)
资产处置损益=1350-(1800-300)=-150(万元)
①小汽车:
原值:1300万元
折旧:690万元
公允价值:709.50万元
应纳增值税=709.50×13%=92.235(万元)
资产处置损益=709.50-(1300-690)=99.50(万元)
②专用货车:
原值:600万元
折旧:480万元
公允价值:100万元
应纳增值税=100×13%=13(万元)
资产处置损益=100-(600-480)=-20(万元)
②客运汽车
原值:1300万元
折旧:680万元
公允价值:700万元
应纳增值税=700×13%=91(万元)
资产处置损益=700-(1300-680)=80(万元)
综合:
①应纳增值税=175.50+13=188.50(万元)
②公允价值合计=1350+100=1450(万元)
综合:①应纳增值税=92.235+91=183.235(万元)
②公允价值合计=709.50+700=1409.50(万元)
注:两者公允价值之间差额=1450-1409.50=40.50(万元)【谁的公允价值少谁支付价差
两者增值税的差额=188.50=183.235=5.265(万元)谁的销项税额少谁支付税差
如果收到补价的同时支付税差,则只体现差额
所以乙公司共应支付=40.50+5.265=45.765(万元)

谁的销项税额少谁支付税差,谁的公允价值少,谁支付补价。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1620【两个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780(300+480)

贷:固定资产——设备1800

——货车600

借:固定资产——小汽709.5【按公允价值比例计算的资产的入账价值,本题就是该资产自身的公允价值】

——客运汽车700【按公允价值比例计算的资产的入账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83.235【5.进项】

银行存款45.765【4.收到的补价】

资产处置损益170(总资产处置损失:20+150)【2.补差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1620【1.账面价值总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88.5【3.销项税额】

其中:

1409.5×[709.5/(709.5+700)]=709.5(万元)

1409.5×[700/(709.5+700)]=700(万元)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1230【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1370(690+680)

贷:固定资产——小汽车1300

——客运汽车1300

借:固定资产——设备1350【按公允价值比例计算的资产的入账价值】

——货车100【按公允价值比例计算的资产的入账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88.5【进项税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1230【账面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83.235【销项税额】

银行存款45.765【支付的补价】

资产处置损益179.5【补差额】

(总资产处置总收益=80+99.5)

其中:

1450×[1350/(1350+100)]=1350(万元)

1450×[100/(1350+100)]=100(万元)

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情况

第一步:确认换入资产的成本(不再区分: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倒挤,有可能与账面价值不一致】

不区分的理由:如果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支付补价的账面价值小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那么剩余资产换入的价值可能会出现负数的情况

1.换入资产总额=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支付补价的账面价值(或-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

贷方是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有销项则+销项,等于出售得到的钱;-进项=换入资产的成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都要按账面价值分摊;因为如果换入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高,则剩余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为负。

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支付的补价必须以账面价值计量

无论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还是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收到的补价永远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支付的补价以公允价值计量;以账面价值计量,支付的补价按账面价值计量。

2.按比例分摊

换入的某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入资产总额×(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的,也可以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的相对比例或其他

合理的比例

3.以上述按比例的分摊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各项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

第二步:确认换出资产终止确认的损益

对于同时换出的多项资产,各项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均不确认损益

【例20-4】20×9年5月,甲公司因经营战略发生较大转变,产品结构发生较大调整,原生产其产品的专有设备、生产该产品的专利技术等已不符合生产新产品的需要,经与乙公司协商,将其专用设备连同专利技术与乙公司正在建造过程中的一幢建筑物、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交换。甲公司换出专有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200万元,已提折旧750万元;专利技术账面原价为450万元,已摊销金额为270万元。

乙公司在建工程截止到交换日的成本为525万元,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150万元。

由于甲公司持有的专有设备和专利技术市场上已不多见。因此,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乙公司的在建工程因完工程度难以合理确定,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由于乙公司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

假定甲、乙公司均未对上述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因素。

甲公司 乙公司
①专有设备:
原值:1200万元
折旧:750万元
账面价值=1200-750=450(万元)
①在建工程:
成本:525万元
②专利技术:
原值:450万元
摊销:270万元
账面价值=450-270=180(万元)
②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
余额:150万元
综合:账面价值=450+180=630(万元) 综合:
账面价值=525+150=675(万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450

累计折旧750

贷:固定资产——专有设备1200

借:在建工程490.14【按账面价值进行分摊】

长期股权投资139.86【按账面价值进行分摊】

累计摊销270【换出资产2的摊销】

贷:固定资产清理450【换出资产1的账面价值】

无形资产——专利技术450【换出资产2的账面原值】

其中:分割的金额

①在建工程=630×(525÷675)=490.14(万元)

②长期股权投资=630×(150÷675)=139.86(万元)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专有设备481.95

无形资产——专利技术193.05

贷:在建工程525

长期股权投资150

其中:分割的金额

①专有设备=675×(450÷630)=481.95(万元)

②专利技术=675×(180÷630)=193.05(万元)

本章小结

1.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涉及的特殊交易或事项的处理原则等

2.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认定的判断

3.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与计量的原则、商业实质的判断

4.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涉及金融资产的,应该按照金融资产的准则进行处理。

如果长投不涉及企业合并,则应该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

不考虑是不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一律倒挤。

除了账面价值为基础换出补价以账面价值计量,其他补价均应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